浙江金融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国际刊号:1005-0167
国内刊号:33-1057/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7350 人次
 
    本刊论文
浙江民间金融发展浅析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1-053-02
  摘 要 浙江民间金融的发达是浙江金融发展的最大特色,而中小金融机构是浙江民间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浙江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并通过介绍台州的民间金融发展,阐述了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互动发展状况。最后提出了促进浙江民间金融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民间金融 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
  
  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浙江经济奇迹的主要缔造者,也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但浙江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多为中小企业所组成,而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大多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在市场的自然选择下,浙江民间金融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困境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浙江民间金融与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着某种天然的属性,它是与浙江“草根经济”相对应的一种“草根金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浙江经济的发展史也就是浙江民间金融的发展史。目前,浙江民间金融仍是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且民间金融的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由低级化向高级化发展,更是通过金融创新出现了民营金融机构和民间信用担保机构。2005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地下金融调查》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五个地区224家中小企业和119位个体工商业者的调查,得出在各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中,通过私人性质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间的拆借,获得资金的比重分别是24%和14%,两者合计高达38%,这还不包括其他途径中的民间金融部分,由此可见,浙江民间金融的活跃程度。
  一、浙江民间金融存在的必然性和自发性
  浙江民营经济的崛起,支撑了浙江经济奇迹,而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组成民营经济的中小企业,对发展资金的需求呈现出了金额小、时期短、面广等特点;而这与国有银行金额大、时期长的信贷政策相违背,再加上信息不对称,贷款手续复杂,所需时间较长,大大增加了贷款成本。因此,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国有银行的贷款,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这种情况下,浙江广大的中小企业,不得不在体制外寻求资金,求助于民间金融,而浙江充裕的民间资本正好迎合了中小企业的这种发展需求。
  与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民间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明显具有优势。首先民间金融很少受到行政力量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也很少有管制利率的约束,因此,可以说民间金融一种纯粹的市场金融形式和市场金融交易制度。因而,民间借贷具有手续简便、操作灵活、方便快捷的优势,显然更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与银行信贷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融资方式。另一方面,民间金融具有信息优势,这是因为地缘、血缘等因素的影响,当事人之间一般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借款人事前对贷款人及其资金用途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贷中和贷后有不同程度的监督,这使资金运用的风险大大降低。浙江民间金融的发展极大的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使浙江经济更具活力。
  二、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互动发展:台州案例
  台州的民间金融发展可以说是浙江民间金融发展的典型代表。台州经济的迅速崛起,离不开众多的民营经济性质的中小企业。这些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是台州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支柱。台州民营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草根金融”的兴起;另一方面,有了“草根金融”的支撑,促进了台州民营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台州形成了民营经济、金融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下面就台州民间金融的发展过程进行介绍。
  1.台州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和其融资
  浙江的地理环境被形象的描述为“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多地少,自然资源贫乏。而在台州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而且台州的交通极为闭塞,直到2009年台州的铁路才建成,打破了台州不通铁路的记录。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台州自然条件的恶劣,台州人为了谋生,很多人开始外出做手工。改革开放后,在政策宽松的条件下,台州众多的富余劳动力便离开土地,开创了一系列的新经济形式,例如“两户一体”(指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两水一加”(指发展以水果、水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和饲料加工业)和“两建一出”(指发展建筑行业、建材工业和劳务输出)等形式。这些经济形式的发展,刺激了台州专业户的不断成长。进入上世纪80年代,台州的专业生产和专业市场开始发展,乡镇工业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区域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民营企业规模较小,生产经营资金主要靠自身的原始积累和亲朋好友的借贷。
  2.台州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和民间借贷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台州的专业市场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不仅台州的个体工商户进一步发展壮大,而且私营、联营、股份合作和股份公司等各种形式的民营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崛起。此时,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仅靠自身的积累已不能满足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而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却有着与生俱来的“低、小、散”的弊病,另一方面,国有银行的贷款门槛过高,致使“贷款”成为制约这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拦路虎”。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只能通过其他融资渠道来解决发展资金的增长。在这种契机下,台州的民间借贷逐渐兴起。此时,台州的民间借贷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直接借贷;第二种方式是“做会”,这是一种“凑份子”的轮流集资方式;三是企业内部集资或直接向社会集资;第四种就是通过民间金融组织来进行金融活动,这时期的民间金融组织作为“地下经济”的形式存在,一直为政府政策所禁止,却又屡禁不止。这一阶段的民间借贷规模得到了扩展,而且数额也大量增加。这一时期的“做会”为主要形式的民间融资方式,曾出现了以诈骗为目的的“抬会”现象,这引发了台州各地区出现一股“倒会”风波的兴起,这种情况产生的一个良性影响,就是民营企业对民间融资的风险防范意识的普遍提高。
  3.台州民营企业的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兴起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州的民营企业涉足领域不断扩大,数量和规模都迅速扩张。据统计,1995年台州工业企业达到8.7万家,其中包括股份合作制企业11682家和个体私营企业6.7万家。进入新世纪,台州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数量上迅速增加和规模上快速扩张,层次上也更近一步。至2007年底,台州共有升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219家,市级自主创新试点企业25家,首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吉利和海正)。在所有制结构上,目前,台州的国有、集体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不到1%,规模以上企业不到4%,因此,台州经济具有以民营企业为主导,大量中小企业为主流的显著特征,开创了台州经济的新格局。发展到这一阶段,台州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包括银行借贷、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这三种途径,已不能完全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而股票、债券对中小企业来说也是行不通的途径。这种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将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
  经济决定金融,在这种经济格局下,台州的金融发展开始了金融创新的实践,台州涌现出了与以往的非法民间金融融资机构不同的新型民间金融组织,这些组织都有一个完全公开合法的身份,例如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物资调剂商行和典当商行等,为中小企业开辟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台州的“草根金融”开始了大发展,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带来了希望。
  进入新世纪,台州的中小金融机构开始了快速良性的发展。台州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是以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主。2002年3月,台州市商业银行在台州市路桥区挂牌成立;2006年8月,由泰隆和温岭两家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成的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也相继开业,自此,台州已拥有三家城市商业银行,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至2007年,台州的各类担保机构也发展到了111家。

  三、促进浙江民间金融良性发展的建议
  1.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和规范化
  目前,民间金融的合法化程度还比较低,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部分民间金融的不良性。因此,尽快完善相关法规,营造民间金融营运的法律环境尤为重要。由于没有相关性的法律法规,使得民间资金一直都是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通过法律手段,早日将民间资金纳入阳光下,已成为众多浙江人的一个共识。例如,降低金融准入门槛,允许达到法律规定标准的、规模较大的私人钱庄及合会等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进行注册、登记,规范管理,将其转变为合法的民间金融组织。当然,对于民间金融中发生的危害社会和人民财产安全的行为,应当给予取缔。
  民营金融机构和其它正规的金融组织,在业务范围、市场定位、财富状况和资质的高低方面差异很大, 因而金融监管方式上,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实行有针对性的监管。行业自律是金融监管的重要辅助力量,因此,建立民间金融的行业协会,对民营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将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政府虽然应当参与到民间金融的发展中,有引导其健康发展的责任,但决不能对民间金融的发展过度干预。对于浙江民间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发性的,虽然这种自发性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危害社会大众的行为,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创新型的金融发展模式也是这种过程中出现的。而过度的干预,很可能影响到民间金融创新的活力。
  2.吸收民间资本用于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浙江民间资本雄厚,应在“疏、导、管”的原则下,使大量富余的民间资本用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以促进民间金融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应重视金融创新,台州民间金融的发展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值得整个浙江学习。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例如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典当商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有效的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
  3.促进民间金融创新
  浙江民间金融的发展过程,也可以说是民间金融创新过程。目前的民间金融发展中,城市商业银行、典当商行、担保公司等很多都是金融创新的产物,而这种创新很多又是一种自下而上自发性的。这是浙江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创造性和活力的体现,也是浙江人“草根精神”体现,应当进一步挖掘浙江人的这种优势,在民间金融的发展中不断进行创新,促进民间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以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4.其他建议
  从长远的角度看,浙江民间金融的发展还应重视以下几点:首先,浙江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空间还很大,继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浙江民间金融更好的发展;第二,加强浙江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企业家的培养也要重视;第三,加强金融合作,不仅包括区域性的合作,还应包括全国性的和海外性的,积极吸收先进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周建松.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4-55.
  [2]史晋川等.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以浙江温州、台州地区为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14-121.
  [3]张明龙.台州制造业发展研究.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21-30.
  [4]姜旭朝,丁昌锋.民间金融理论分析: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金融研究.2004(8).
  [5]邵燕翔.浙江民间金融问题思考.经济分析.2008(12):62-64.
  [6]朱冰心.浙江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其规范.商业时代.2007(11):103-104.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浙江金融》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浙江金融》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